我們的改造設計是北京衛視的一檔真人秀節目,因此建造成本和施工周期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可使用的經費約30萬元。不僅涵蓋了從場地及建筑改造,室內硬裝,直至家具燈具和配飾軟裝的所有費用,還為住戶購置了一些簡單的家用電器。由于播出日期已定,設計加上施工的時間也被限定在了45天。
針對水的問題,我們將排水與節水一并考慮。一方面,我們提升了室內地面,調整了室外地面并重新鋪設了排水溝。另一方面,我們在院子的端頭修建了蓄水池,將院子兩側屋頂的雨水收集起來循環利用。這不僅是達到了節水的目的,同時也極大的減少了強降雨時院中的短時匯水量,使得院中的雨水可以及時排凈。在晚間停水時,收集的雨水可以做為沖廁用水的補充水源。
在功能布局上,經過與住戶的仔細溝通,在充分的了解了住戶生活習慣的基礎上,我們對原有的布局做出了很大的調整。
首先,我們將原來停放在院子端頭的農用三輪車移至大門外停放,使得院子可以被重新加以利用。沿墻的綠化為室內空間創造出了可視的景觀。由于當地有不能在北墻開窗的習俗,我們將所有的收納功能都集中到了北墻一側,所有的居住功能都安排在了南邊采光更為充足的一側。
鑒于房屋東西狹長的特點,中間的部分安排為公共的開放空間,長輩的臥室和客人的臥室這些較為私密的空間則被分置于東西兩側,避免相互之間的干擾。由于地面高度的提升,梁下的凈空高度只剩下不到2.1米,加上原有的簡易的吊頂,十分低矮壓抑。我們將原有的吊頂全部拆除,露出了木結構及秸稈鋪裝的屋頂肌理。在做了簡單的清理及維護后,盡量保持了它上面的歲月痕跡。
另外我們有意將南側的維護結構向外推出了約50公分,將承重用的木柱保護在了室內免受室外風雨的侵襲,同時木結構柱也得以單獨暴露在室內空間中成為了一種自然的裝飾。
在場地勘測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現有房屋同西側鄰居家院墻之間有一道寬約80公分的狹長走道。于是我們在室內走廊盡端的西墻上開了一條景窗,窗外種植的綠竹成了狹長走道的對景,搖曳的竹影也進一步將室內空間同自然環境聯系在了一起。
在家具用品的選擇上我們盡量是就地取材,保留下的水缸成為了茶幾和傘筒,破舊的木條凳重新打磨后擺在床前放置衣物,原先已然無法使用的花格門則成為了主臥室里可以攀扶的屏風。
空間進化是一個在規劃、建筑、室內、陳設設計領域都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設計公司,崇尚空間設計的“無邊界”,強調建構美學的自然觀念,對于純粹的“飾”保持節制和懷疑的態度。而“鄉村建設”項目往往多元體系揉雜,需要考慮與協調的問題眾多,兼或還要顧及投資與功能,技術及實效性的平衡。而這樣的操作方式恰是空間進化的特點,也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方向。
我們不愿意去犧牲掉使用者的利益,放棄掉設計原則去追求那么幾張雜志上的照片,我們不喜歡所謂的“新農村建設”,“鄉村整體規劃”這樣的方式,我們亦不贊同把鄉村建設的更像“農村”,用所謂的“傳統遺存”炫低技,進行農家樂方式的“表演”。鄉村建設絕不是文物修繕。設計上當然要尊重當地文化傳統,但更應該遵崇技術發展規律,深刻挖掘場地所賦予的場所精神,平等的去對待項目使用者。因地制宜,順勢而為,自然而然,生生不息是我們主張的設計原則。
我們基本保留了原有農舍建筑及院落圍合的外觀肌理和空間關系,使其可以順利融入村莊脈絡,但根據周邊環境做出了適當的調整。如針對院中村舍和周邊建筑形成的夾縫空間開窗造景并形成自然通風。沿南側院墻種植的竹林既保證了院內的私密性,其退開建筑的距離又讓出了室外活動的場地,不影響南向的采光,增加了室內透過落地玻璃窗看出的景觀縱深。
地處雜亂的景觀被自然遮蔽,只露出了竹梢上的遠山。南側原有的封閉陳舊的建筑立面被通透的玻璃幕墻所替代。原有的結構柱被暴露在室內成為自然的裝飾,同時也被新建的外維護結構保護不受風雨侵襲。針對傳統建筑坡瓦頂出檐小的問題,新加出的鋼結構雨篷形成的檐下空間和從室內伸出的木平臺使得室內的活動可以自然延展到室外。
鑒于房屋東西狹長的特點,中間的部分安排為公共的開放空間,包含有起居室,開放的廚房及備餐臺和餐廳。兩間臥室則被分置于東西兩側,避免相互之間的干擾。一個臥室中又單獨劃分出了起居空間,多出的床榻可以在將活動的炕幾拿下后做為兒童的睡床,這樣整個小院兒可以滿足子孫三代人同時度假居住的需求。
我們將公共活動區的吊頂全部拆除,露出了木結構及秸稈鋪裝的屋頂肌理。在做了簡單的清理及維護后,盡量保持了它上面的歲月痕跡。而兩側的臥室則是完全用吊頂封閉。一方面加強了臥室中冬季的保暖,另外也防止了昆蟲的侵入。
家具盡量采取北歐現代簡約風格的產品,強調設計的當代性及舒適度。自然輕松的調性可以很好的融入到農村的大環境中,同時避免過于厚重或是符號化強烈的家具對窗外的景色形成干擾。配飾的原則是盡量就地取材,節約成本的同時也自然的體現出當地文化。